股点网配资 罗楠、叶力俭、孙静,圆桌详解ESG投资的新质未来
2024年10月23日,由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投资·新质: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年度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聚焦AI和ESG的碰撞与合力,荟萃各界嘉宾探寻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和投资的落地方向。
AI时代,投资机构如何变革自我、把握机会?经过20年的发展,ESG理念又有怎样的挑战与机遇?PRI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中国区负责人罗楠、上海信托副总经理叶力俭、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孙静围绕《ESG投资的新质未来》展开讨论。
罗楠
她表示:“通胀可能有所下降,但价格仍在上涨,这意味着人们仍然需要钱,因为他们的工资不会走得太远。”
Kahn说:“通胀正在下降,但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可持续发展将为中国等新兴市场
带来重大投资机遇
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中国区负责人罗楠表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但在可持续投资的大趋势下,资本流向新兴市场也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当前全球的主流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积极践行ESG投资背后根本逻辑是,ESG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价值的回报。”罗楠表示,并没有研究证据表明考量ESG因素与投资回报之间存在矛盾,绩效考核周期很关键。
罗楠回顾了过去五六年可持续性议题的演变。ESG理念在全球发展了近二十年,而在中国这一进程发展较快的时间近六年。在这段时间里,可持续性议题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点从气候变化转向了与人和社会相关的议题,如社会不平等,以及到自然和生物多样性议题。此外,新兴议题如人工智能和关键矿产资源的负责任开发利用,也开始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在推动ESG投资方面,投资者可以从多个方面行动,包括加速企业的气候财务披露、设定净零排放的短中长目标、转型计划、以及利用投资者之间的合作,与政策制定者接触等”罗楠说,在PRI签署机构方面,中国的机构与国际机构在使用ESG方法和策略上并无本质区别。然而,中国的ESG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主要差异在于参与者结构,国内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主,而国际上则以包括养老金和保险公司在内的资产所有者为推动力量。如果社保、保险机构等长期资金投资者能够大力践行并推动ESG投资,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
罗楠还提到了当前ESG投资所面临的挑战。比如,投资者及各利益相关方对可持续性议题的复杂性和带来的风险的认识可能还不足,投资的短期主义等。其次,目前投资者开展ESG投资的激励还不足,还缺乏针对投资者明确的监管要求和来自机构客户的要求。再者,ESG涉及议题非常广泛且技术性较强,投资者还需提高ESG投资相关的能力建设,如开展气候情景分析,核算范围三排放等。
“但我认为可持续投资是个必然趋势,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本流入到新兴市场,对中国而言也是重大机遇。”罗楠说。
叶力俭
信托行业正在探索如何融合ESG投资
上海信托副总经理叶力俭站在财富管理机构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信托行业如何拥抱ESG投资理念的思考。
“实际上,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何评判是每个投资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关键在于调整权重以达平衡。”叶力俭说,在ESG投资和践行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应体现在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有效用的商品和服务,如此ESG评估将更易进行。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叶力俭表示,当下,信托多借助长期资金家族信托的模式,逐步涉足债券投资、股票以及股权投资等领域。对于新质生产力而言,其更多地在股票投资方面得以落实,其中也涵盖了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在一级股权市场中,众多投资标的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可以尝试更好地考量ESG相关因子,使其更加完善、更为适宜。
他指出,目前中国在ESG方面更多地强调环保与社会层面,然而,还应着重强调公司治理这一要素。中国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仍有待提升,可以多引导资金向治理水平卓越的企业进行投资。
叶力俭还提到,信托公司在ESG和绿色转型方面已有实践。他展望,未来信托行业将更多地通过ABS市场为环保和绿色转型企业提供服务。
孙静
ESG投资应是一个要长期讲好的故事
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孙静表示:“资管机构愈发重视ESG人才的吸纳,我们在招聘过程中,已经开始将ESG指标纳入考量,引进了海洋环境、蓝色产业等相关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多样性将为资管机构带来深层次的变化。”
“从投资逻辑上来讲,以前的ESG投资更偏重尾部风险的防范,以固收投资为例,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进行筛选,后来又出现了ESG主题型的投资。”孙静说,现在的ESG投资逻辑已经与过往不同,会将ESG的风险因子拆解开来,去挑选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具备综合效益的优秀上市公司和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同样也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防范尾部风险到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
孙静也指出了转型过程中的障碍。在国内,ESG投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普通投资者对ESG投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限制了ESG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对于资管机构而言,ESG投资应该是一个要长期讲的故事。”她说,包括兴银理财在内的许多资管机构,已经开始与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在产品设计、ESG方法论上加强投研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回报。
“资管机构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与投资者沟通ESG投资的意义和价值。”孙静同时建议,作为机构投资者,如果有政策和机制的支持,包括对绿色债券的投资、对科创类企业的投资等给予一定倾斜股点网配资,将有助于更有效地权衡投资收益与社会责任。